符光录:25年坚守法治梦

中国社评网    发布日期:2020-1-8 15:09:39    浏览87374次

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。上午9点,在河南省新野县文化广场,“与宪法同行”法治文艺演出拉开帷幕,舞蹈、小品、快板书、戏曲,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。演出的主角是被称为“一人普法说唱团”的符光录。

符光录是河南省新野县人,从小酷爱曲艺,是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。1994年乡文艺宣传队解散,他成了新野县司法局普法宣传员,这一演,就是25年。2018年,符光录获全国“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”称号。

用说唱的形式让乡亲们多懂点法律知识,刚开始还真有点难把握。符光录说:唱法律要有戏味,又不能离开法律这个谱,写得死板了,就变成村干部念文件,写得离谱了,会使法律政策成儿戏,这事难着哩。为了掌握法律知识,他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,把有关法律知识像背唱词一样背得滚瓜烂熟。

排练几个月后,符光录带着介绍信,骑上自行车,驮两个竹篓子上路了。第一场演出就在城郊乡张楼村。听说符光录是一个人演一台戏,村支书不信。符光录当场给他说一段快板书,唱了一段京戏。村支书听后说:“好好,来演吧。”那天晚上,符光录自编自演的单口相声《三妯娌谁养爹》、评剧《结婚风波》等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。“一人普法说唱团”也在乡间不胫而走。

符光录说,如何通过文艺的形式宣传法律,让群众可以“看得见”,这事难着呢。

为提高法律水平,符光录参加法律专业学习。为能收集到鲜活生动的事例,他走村串户,了解村民之间纠纷,整理分类后,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条文,再加工改编成文艺节目。排练完成后,老符再来到村里,为乡亲们演出。

符光录外出不光演戏,还要创作,他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,作为创作素材。近年来,他记了几十万字的笔记。他以农村生活中的案件为原型,结合法律知识,融入生活气息,编排了100多个单口相声、快板、评书、小品、河南坠子、三弦书等形式的法治文艺节目,做到创作、编剧、演出内容和表演方式常演常新。

有一位农民叫老曹,到商场买提包,身边一青年钱包不见了,看见老曹往外走,跑上去抱住老曹后背腰,说:“你偷我钱包了。”老曹说:“不是我。”青年人说:“不是你,可敢让我搜搜身,敢叫搜才是君子不是草包。”通过这个真实案例,符光录编排了戏曲小品《老曹维权》。

《老曹维权》这个节目,符光录到哪里演出都少不了,很受群众欢迎。2007年11月25日,符光录参加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“法在你身边”普法综艺晚会,用河南曲剧、河南坠子、京剧、金钱板书、京剧等五种形式表演《老曹维权》,虽然节目时间仅有一分半钟,但形式多样、情节高潮迭起,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。

围绕移风易俗、破除迷信等,符光录编排了《技术彩礼》《王瞎子算命》;在县乡评选文明户、五好户活动中,他巡回演出了《挂牌记》;冬季农田水利建设,他编写了《工地上的婚礼》,使群众在娱乐之中受到法治教育。

符光录骑自行车、拉架子车、租机动车,拉着他那简陋的家当到各地演出,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。

有一年夏天,天下起了大雨,因事先和一个村联系好演出,咋办?去。符光录光着膀子拉着架子车上了路,当他狼狈不堪地来到村子时,村干部无不为之感动。符光录说:“倒碗开水,润润嗓子演出。”演出结束后,符光录全身像瘫了一样,捧着乡亲们送来的热汤,掉下了热泪。

符光录编排的法治节目贴近生活,群众们都爱看。一次,符光录到乡下演出,一位中年妇女看完《结婚风波》后,拉着符光录的手说:“这出戏唱到俺心里啦。”这位妇女叫王小敏,55岁,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。儿女成家立业,她在县城打工时与一位工友有了感情,可儿子儿媳都反对。儿子儿媳看完节目后,主动商量母亲的婚事。不久,王小敏当上了新娘。

村民们说,符光录来村子演出后,村里有了好风气,谁要是对老人不好,走到人前矮三分,偷鸡摸狗的事也没有了。

符光录常年在农村演出,不受吃请,去哪里演出大多是一碗面条,有时啃口馍,喝点开水。为了不给村干部找麻烦,他自带行李,睡在村委会办公室,有时看到村民农活忙,就帮他们干活。乡亲们都把符光录当成自己人,有的还交上了朋友。

2002年,符光录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。2005年11月30日,受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,符光录在北京市周末相声俱乐部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。一个半小时里,他运用京剧、豫剧、曲剧、三弦等形式,以诙谐幽默的语言,将有关法律知识和党的富民政策融入到节目中。

从新野县到南阳市到全省,符光录行程3万多里,巡回演出2700多场,观众100多万人次,化解民事纠纷200多起,把他的法治梦想传播得越来越广。

符光录享受着苦中作乐的幸福。他说:“看着自己的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,我感到莫大的幸福,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。”

相关热词搜索:符光录,法治

上一篇:王泽霖:为家禽养殖业撑起“国产保护伞”
下一篇: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